"学校的终目的是多招生,因为连续几年扩招,学校硬件投入较大,很多学校负债严重,从一定程度上说,招生人数就是学校的生命线。"一位高校管理者评论说。"
高等教育急需调整方向对市场需求对接
专家认为,到技校"回炉"虽然是部分大学生的理性选择,但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,都造成了资源浪费。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题,高校以及政府应主动承担责任,不断根据新形势调整教育结构,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更好结合,这才是治本之道。
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鹿立认为,当前高等教育的矛盾已经从入口转移到出口,从入学难转移到就业难。要解决人才市场的结构性不平衡,关键是在"入口"时就把好关,以市场为导向"订制"人才。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,定时发布产业需求信息;高校应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"办学",学校在专业课程设置、招生规模大小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协商。
鹿立认为,高校是自主办学主体,专业设置应该面向市场,当前专业设置过多过滥过于急功近利之风急需刹车。高校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、动手能力,培养团队精神、个人专长等,搭建起学生全面发展的"立交桥"。只有人才培养标准与市场合拍了,才能大限度地减少人才浪费。
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曾宪文认为,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,但教育的内容并没有作出相应调整。本科阶段应该将重点放在通识教育上,专业学习面太窄,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。
大学生"回炉"技校 大学教育怎么了?位教育界人士说,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严重类似问题答案